聚焦立德树人致力督导评估
协培名课优师助推建设一流

【督导评课(44)】胡世文:提能提质提效 助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在我们学校,有着许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优异、堪称楷模的教师。他们严谨认真对待教学,努力提升教学技巧,精心准备授课资料,精彩展现课堂内容,有效保证教学效果。秉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督导评估改革创新,协同名课优师培育选树,助推教育教学建设一流”的理念,新一届督导们采取现场听课与线上远程听课相结合、集体听课与个人听课相结合、跟踪评课与广泛巡课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挖掘这些优秀的课堂和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督导评课”系列专题,为您讲述中南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本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院胡世文老师:

 胡世文,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兼湖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省委讲师团龚先庆名嘴工作室成员、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基层党建,在《学习与实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北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各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亲模式”大思政课教学资源(案例)评比一等奖(2023)和三等奖(2024);第三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2023)、第十一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2024)。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督导组点评:202411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督导组深入胡世文老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开展集体听课评课。胡世文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第十一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围绕“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主题讲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三部分内容。督导组成员一致认为,胡世文老师的教案准备充分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助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一、教案准备充分,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高质量教案事关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五亲模式”(亲身经历、亲自感悟、亲手提炼、亲切讲授、亲力奉献)大思政课教学资源案例平台,以及监利市周老嘴镇“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和武昌区南湖街道“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的老师们搜集、整理和共享了丰富多元的教学案例,且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优势,将契合案例融入教材不同知识点,以持续优化教学内容,扎实做好备课工作,打造极具针对性的课程教案。胡老师聚焦乡村振兴相关议题,通过分析学生关注的基层协商民主、乡村文旅融合等案例,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分析“三农”问题的同时,实时关注我国乡村治理的显著成就。

 二、教学方式多样,不断巩固教学质量

 丰富、多样、有趣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不断巩固思政课教学质量,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胡老师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课前学情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点,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性。另一方面,胡老师借助我校提供的智能化教学平台,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慕课,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堂讲授、学生互动、小组展示、案例分析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度。比如在讲解人的现代化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身成长与现代化建设的关联,鼓励学生们结合自身经历和专业所学主动参与讨论,进而深入理解人的现代化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效果明显,不断拓展育人实效

 教学效果明显且深受学生喜爱有利于不断拓展思政课育人实效,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胡老师的思政课堂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推动个体与时代的深度耦合。在胡老师的课堂上,不少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社会调研成果,主题包括粮食安全、生态治理、教育公平等,与课堂知识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其中,经统2201班赵俊尧同学团队负责的《非遗文化赋能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以云南傣族传统造纸技艺为例》调研实践,获得了2024年校级寒假社会实践尼加提·雪莲花志愿服务队“返乡”志愿行动专项活动类别的项目立项。学生教学评价显示,胡老师是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他的课堂很有吸引力、授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人启发,在乡村治理相关的案例拓展上能够很好地挖掘思政元素,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真正做到了教学目标、思政目标和能力目标相统一。


审核人: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