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导语:在我们学校,有着许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优异、堪称楷模的教师。他们严谨认真对待教学,努力提升教学技巧,精心准备授课资料,精彩展现课堂内容,有效保证教学效果。秉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督导评估改革创新,协同名课优师培育选树,助推教育教学建设一流”的理念,新一届督导们采取现场听课与线上远程听课相结合、集体听课与个人听课相结合、跟踪评课与广泛巡课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挖掘这些优秀的课堂和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督导评课”系列专题,为您讲述中南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本期介绍工商管理学院郑宇老师:
郑宇,管理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创新、数字营销与人机协作策略。现主持国家自科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等省部级项目4项,并荣获湖北省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项目资助。作为主要参与人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等。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国内外权威期刊。曾指导学生获CMAU全国大学生市场研究与商业策划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湖北省赛一等奖。
管理教学督导组点评:2024年9月,管理教学督导组来到工商管理学院青年教师郑宇博士的《网络营销》课堂进行集体听课。郑宇于2023年9月入职我校,这学期正式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虽然是初上讲台,但他在课堂上一些教学细节之处却不乏亮点。督导组成员在课后的集体评议中,充分肯定了他的授课效果,尤其是案例教学和课堂提问两个授课环节中的教学方法运用,同时也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1.有效运用案例教学,强化思维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虚构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并为学生将知识和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机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注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中,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因此,在经、管、法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已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郑宇老师对案例教学进行了精心策划和运作,使其具有以下特色:
(1)案例选择。课堂教学所用案例与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紧密相关;而且案例具有代表性,能够涵盖关键概念和理论;为使案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案例产生内生的兴趣,尽可能采用了“内生性案例”。此次课堂上使用的“大润发、沃尔玛的随机促销能刺激消费者随机消费吗”“拼多多的超低价产品刺激了购买,却造成了浪费”“大数据杀熟第一案”“直播适合于所有类型产品的销售吗?”等案例,都符合以上原则;
(2)案例呈现。课堂上使用的各案例都提供了足够的背景信息,使案例的呈现尽可能清晰,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案例的背景和情境;
(3)问题设计。案例思考题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
(4)教学互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参与度高;教师能有效掌控案例研讨的互动过程,尤其是在处理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冲突中,能采取相应策略进行指引,使案例教学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化需求。
对案例教学进行精细化设计和规范化运用,达到了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尤其需指出,郑宇老师根据具体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使用不同类型的案例时,较好地把握了“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两种不同方法的运用原则,引导学生将侧重于深入分析和理解特定现象的“案例研究”方法应用于“案例教学”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技能。
对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①为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和措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②为促使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观点)的深入思考,可以适当增加思考题的挑战性;③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的采集与编写尽可能涉及跨学科的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多维度思维与综合性分析;④为确保案例讨论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在时间管理应进一步优化;同时,为确保让学生能充分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意义的讨论,可以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和网络资源进行在线交流,这不仅可以突破课程教学的时空局限,也有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完善教学互动细节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互动方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为使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精心设计提问至关重要。不仅要使所提出的问题保持逻辑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而且要把握深浅程度,既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以激发和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尤其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郑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3种提问方式:
(1)为讲新课铺路而创设的提问。这种提问可创设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即将展开的新内容教学铺平道路。例如,在讲授“网络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之前,提出“销售漏斗模型过时了吗?”,引出“反漏斗理论”“销售漏斗管理方法的进化”,以及网络环境下“新的营销模型”等观点,引导学生不能以简单“是”或“不是”的线性思维方式来理解销售漏斗模型在网络市场中的地位,由此激发学生对复杂和非线性的现代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兴趣。
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为新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如“销售漏斗模型过时了吗?”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学工具或课程微信群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或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的背景,从而更深入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为突出重点难点而创设的提问。该方式可通过所提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郑宇老师在讲授“涉入理论与网络消费者行为”时,提出“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用短视频加直播重新卖一遍吗?”的问题,此举是让学生思考不同产品特性与营销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涉入理论的理解。
教师在讲授“涉入理论对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等新内容时,遇到了诸如“初始效应”“光环效应”“口碑效应”等传统消费心理学理论或促销理论等既有知识形成的“刻板印象”及认知的影响,此时的教学并未直接讲授新的内容,而是采取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独立思维,自觉接受、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建议:在提问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在互动学习的酝酿氛围中,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不同的思维视角和独到见解;
(3)总结式的提问。这种提问一般在课堂教学小结中进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或进度。在对“网络消费者行为—非理性消费”教学内容进行小结时,教师提出“非理性消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进行探讨,然后请几位学生做简短发言,老师对其进行针对性点评,强调重难点内容及知识点,对一些模糊认识和理解给予澄清。
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对课堂内容的回顾和巩固。通过让学生探讨“需求可以被创造吗?”“非理性消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其应用能力。建议:在学生讨论或发言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关键论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听课过程中,督导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无论是案例讨论还是回答提问,郑老师对学生所述观点的反馈大多保持了中立的态度。这与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处理学生发表言论时常用的“好!”“很好!”之类的正强化反馈做法有些不同。根据心智模型学习法的观点:在探究型学习中使用行为学习法的正强化反馈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作用。因为,当教师说出“对,回答正确”或者“这个想法很好”时,也许就会暗示学生不需要再对这个话题进一步思考了。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是具有探究性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做出中立性的反馈,并提出中立的跟进问题将有助于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显然,郑宇老师的中立态度有助于激励学生进一步发挥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郑宇老师在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因此,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性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和提问环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郑老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具体做法,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供稿人:管理教学督导组
审核人: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