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评课(41)】吴良霞:高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

时间:2025-03-27浏览:10


在我们学校,有着许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优异、堪称楷模的教师。他们严谨认真对待教学,努力提升教学技巧,精心准备授课资料,精彩展现课堂内容,有效保证教学效果。秉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督导评估改革创新,协同名课优师培育选树,助推教育教学建设一流”的理念,新一届督导们采取现场听课与线上远程听课相结合、集体听课与个人听课相结合、跟踪评课与广泛巡课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挖掘这些优秀的课堂和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督导评课”系列专题,为您讲述中南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本期介绍吴良霞老师:

吴良霞,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系教师。长期担任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专业课“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校公共课“大数据分析导论”、通识选修课“Python数据科学导论”等课程教学。参编《离散数学》《C++程序设计》《大数据分析导论》等多部教材,以及《大数据分析导论》MOOC课程建设与AI课程建设。

教学督导组点评:2024年,校理工督导组联合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督导组深入吴良霞老师的“离散数学”课堂,开展听课评课。吴良霞老师的课堂内容从两个环节展开——回顾前次课程内容和新内容讲授,本次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图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图的应用。教学督导组认为吴良霞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以下特色与亮点: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让整个过程可视化、教学效果可追踪和量化。吴良霞老师的课堂充分考虑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采用线下和线上雨课堂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避免不同校区的同学因时间紧张来回奔波,也利于有需求的同学进行课程回放;通过签到率和课堂互动数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预警,并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提供相对客观公正的依据;通过回放、课件“收藏”和“不懂”、课堂练习答题速度与正确率等数据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在知识点掌握方面存在的困难,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流程的设置。

二、遵循学习规律,精心设置教学环节。吴良霞老师在课堂的开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带领学生对前次课程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同时抛出对应知识点的在线课堂练习。学生在各自的手机终端点击提交,吴良霞老师即时点评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参与度很高。

在讲授新内容时,鼓励学生通过投稿和发弹幕的形式回答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种从巩固旧知识到涉猎新内容的过程,以及有问有答的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学习专注度,上课效率较高。

三、教学内容充实、富有启发性。吴良霞老师在讲解图论这一知识点时,遵循学习规律,层层递进地展开。首先是知识点的引入。以小学奥数中的一笔画问题开头,讲述图在生活中的运用,如交通网络、通信网络、社交网络中的推荐系统,让学生直观感受图论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讲解过程中学生通过雨课堂中的“弹幕”积极参与讨论。接下来是知识背景介绍,即图的起源,瑞士科学家欧拉采用图的方法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从而开创了一个数学分支——图论。同时着重介绍了数学家欧拉的主要学术成就以及在逆境中仍然坚持研究的钻研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然后是主题内容的讲解,包括图的定义、性质以及图的应用。讲解过程中穿插雨课堂主客观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并巩固知识点的掌握。

离散数学”是一门信息与计算机大类的专业基础课,吴良霞老师将这门看似枯燥的课程讲得生动有趣、有用,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提升课堂上学生的专注度,增强学习效果,同时也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体现了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教师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


审核人: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