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学校,有着许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优异、堪称楷模的教师。他们严谨认真对待教学,努力提升教学技巧,精心准备授课资料,精彩展现课堂内容,有效保证教学效果。秉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督导评估改革创新,协同名课优师培育选树,助推教育教学建设一流”的理念,新一届督导们采取现场听课与线上远程听课相结合、集体听课与个人听课相结合、跟踪评课与广泛巡课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挖掘这些优秀的课堂和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督导评课”系列专题,为您讲述中南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本期介绍公共管理学院闫科老师:
闫科,工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移动广播与信息服务国家广电总局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室内定位技术、卫星遥感数据解译与应用、应急管理技术。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Sensors Journal》《Remote Sensing》《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等SCI和SSCI核心期刊。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湖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测绘遥感大数据高效处理与智能分析(2020AAA004)”。并曾先后荣获2022年中国测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教育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管理教学督导组点评:2024年11月,管理教学督导组全体成员共同观摩了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闫科博士讲授的公选课程《大数据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大数据与薪酬管理”,虽然只有短短两节课时间,闫科老师的教学策略和讲授风格却给督导组的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一、内容环环相扣,讲解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面对来自经济、管理、法律、新闻、传媒、信息工程等多个学科背景的学生,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闫科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
(1)引入问题:授课伊始,闫科老师提出了四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什么是薪酬管理?2.薪酬管理现状如何?3.为什么要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人才评价,其特点和优势何在?4.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薪酬面临哪些机会和挑战?
(2)案例分析:通过播放刘强东首次创业失败的视频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观点,在归纳总结学生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薪酬设计不当,从而自然过渡到薪酬管理的教学内容上;
(3)针对性讲授:在学生对薪酬管理产生兴趣后,教师开始针对性地讲解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薪酬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分析探讨:通过具体案例,师生一起探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薪酬结构不合理、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员工晋升渠道不完善等,让学生对薪酬管理的现实挑战有更深刻地理解;
(5)突出重难点:在上述教学环节实施的基础上,教师引入并重点讲授大数据薪酬管理的概念、特点和优势,继续通过视频案例让学生思考大数据技术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以及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薪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注重教学互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共同营造出一个富有成效的学习氛围。
这样的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设计,不仅传授了知识,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问题作钥匙,以案例为助力,开启深度学习之门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四个问题展开,并通过视频案例来引导每个问题的探讨。例如,在对“为什么要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人才评价,其特点和优势何在?”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引入了“最天才的游戏公司──Supercell(超级细胞)”的视频案例。借此展示大数据薪酬管理的多项优势,包括:从基于责任和能力的薪酬发放到基于结果的任务结算;从单点薪酬到系统设计;从物质激励到多元激励;多方参与规则治理,更加重视程序公平;发放周期即时化;从成本视角转向资本视角;开始关注外部人才,重视长期性外部合伙人激励模式等。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大数据薪酬管理的相关概念。
课后,我们与闫科老师讨论了为什么课堂上使用的都是视频案例而非文本案例。闫老师解释:“我选择的视频案例内容都与即将讲授的内容密切相关,问题提出在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主动思考。”实践证明,每个案例播放完后,学生们都能积极踊跃发言,不仅分享自己对案例事件的看法,还引用其他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确实达到了“促进他们的主动思考”的目的。
闫科博士虽然是2023年入校的年轻教师,但凭借其十多年的国内外工作实践经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显现出较成熟的经验和实施能力。
(1)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使课程内容与教学的目标紧密相连,老师的讲解条理清晰,适合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有助于营造富有成效的学习氛围;
(2)通过从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到存在的问题,再到大数据薪酬管理的引入,教师的讲授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信息,而是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演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3)教师在内容的组织上不仅仅是实现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既有薪酬管理的弊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在引入大数据薪酬管理的概念,闫科老师依托其“定位导航技术和遥感数据解析”的专业背景,将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大数据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督导组也给闫科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教学互动,视频案例可以通过企业微信课程群,提前让学生进行观看,留出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案例讨论;
(2)授课时可采用“游走式教学法”,以便与学生进行更近距离的互动,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反馈,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3)优化教学课件,可向学生提供电子版教案。
总之,闫科老师这种以目标导向的教学策略和所采用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分析力和应用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执行能力和学生的参与度。
供稿:管理教学督导组
审核: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