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校院两级督导秉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督导评估改革创新,协同名课优师培育选树,助推教育教学建设一流”的理念,结合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重点工作,通过访谈、听课、查阅档案、问卷调查、研讨会议等多种方式,针对性地深入开展专项调研,总结凝练典型案例,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学校管理教学督导组在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次听课、与任课教师深入交流,以及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座谈,对采用BOPPPS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调研,并完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2018年以来,工商管理学院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团队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BOPPPS教学模式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中的全流程应用,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该团队成功将BOPPPS模式从单一课程教学流程的精细化设计,扩展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系统化运用,实现了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特性的有效融合。这一实践不仅增强了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还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对混合式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BOPPPS模式及构成要素
BOPPPS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的教师教学技能工作坊Instructional Skill Workshop(ISW)项目,是一种强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有效课程设计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它将课堂活动精心划分为6个关键的教学阶段(亦称6个模块),每个阶段都承载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活动。
阶段一:导入(Bridge-in) 该阶段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在正式课程之前,通过引言、问题、故事或热门事件,与本次课程主要知识点相关联,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阶段二: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 在这一阶段,教师明确地向学生阐述课程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要介绍学习的重难点,以及课程的总体安排,帮助学生设定学习预期。
阶段三:前测(Pre-assessment) 此阶段旨在评估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先验知识和能力。教师可通过提问、小作业或小测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从而对教学内容及组织教学的方式进行适时调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阶段四: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作为BOPPPS模式的核心,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课堂互动和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
阶段五:后测(Post-assessment) 该阶段用于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估方式,对于单次课程,可以是小测试,简单的提问。如果是整体课程,可以是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书面考试,小组调研汇报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阶段六:总结(Summary)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课程的核心知识点。通过梳理和归纳学习要点,帮助学生巩固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BOPPPS教学模式通过这6个阶段的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有效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具有明显的作用。2015年,BOPPPS教学模式被引入我国,逐渐得到国内学者和教师的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研究和应用。
2.BOPPPS模式的理论基础
BOPPPS教学模式将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和自适应学习等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加以融合运用,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案。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客观存在,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因此,建构主义者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知识。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具有社会性和情境性,并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这些观点对BOPPPS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目的、意义等中间过程,认为这些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该理论注重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认知结构1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者会主动参与并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即主动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进入感官的信息,而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认知主义理论十分重视对学科层次结构知识2的学习,注重学习内容的构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能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一套概括的基本原理或思想。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加以应用。
“自适应学习”强调教学中通过实时交互数据的收集和解析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它可以根据学习者在课程过程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动态地转变内容及内容呈现方式、学习策略等。自适应学习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基于知识资源(包含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的学习;(2)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等由本人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完全个性化;(3)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建议者,学生通过在自适应学习环境中的主动探索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学习,而不是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或操练的被动学习。
在国内外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中,以上核心观点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1.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界定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概念,并明确了其建设标准。这种课程是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以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同,后者是一种将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仅仅将线上资源或教学手段融入线下课程,并不能称之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需满足以下条件:(1)所改造的线下课程必须是高校根据培养计划为在校学生开设的校内课程,它有别于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慕课;(2)线上线下混合必须成为课程设计的正式组成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线上课程的时间应占总课时的20%~50%;(3)线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与线下教师面授的内容必须形成有机融合。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调整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从教材选择、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重构原有的线下课程。
2.BOPPPS模式在“电子商务”混合式课程全流程教学中的实践
“电子商务”不仅是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很多高校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课程组于2018年开发建设了慕课《电子商务那些事》,并于2019年5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请扫二维码),迄今已开课12次,选修人数逾4万人,2020年该课程(E-business)被选为教育部首批对外开放的国际课程,2021年“电子商务”获批湖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2年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2019年该慕课首次上线之际,课程组便开始在本校“电子商务”课程(32学时)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中,课程组发现BOPPPS教学模式与国家金课所提倡的“两性一度”的理念高度融合,因此决定尝试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中借助这种模式。
如何能让BOPPPS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课程组系统分析研究了国内高校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中采用BOPPPS教学模式的22个应用案例发现:这些应用都是围绕BOPPPS模式的6个模块,针对混合式课程某一个教学单元的流程进行设计,基本做法是将导入、目标及前测等模块通过线上的方式完成;参与式学习则以师生间的线下交互为主,辅以智慧课堂等线上教学工具;后测和总结两个模块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运用方式。在这些过程中,线上资源和线上辅助教学工具是与线下课程教学混合在一起。
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的相关应用案例后,课程组决定,本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任务是:建立BOPPPS教学模式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全流程教学中的系统性应用框架。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课程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基本思路是:在课程整体层面植入BOPPPS教学模式时,不能刻意追求对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而是转化为追求这一教学模式中更为根本的一些特性,例如:“导入”和“目标”环节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前测”“后测”和“总结”模块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最关键的“参与式学习”模块则强调教师要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构建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2022年春,课程组开始在“电子商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课堂中全面采用BOPPPS教学模式。经过几年实践探索,他们将自己的做法归纳如下:
(1)重组课程模块,优化教学内容。课程组将16周32个课时按照教学目标,划分为6个线上教学单元和10个线下教学单元的混合式课程模块,每个教学单元均按照BOPPPS的模块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且两部分内容穿插进行,强调线上慕课与线下课堂教学间的相互融合与支撑;在线下部分设计了针对学生能力塑造和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模块,分为5次课堂讲授、1次专题讲座、1~2次实地调研、3次小组调研(包括成果展示),以及2次教师团队课外辅导,线下各教学模块的功能下图所示。
▲线下模块化教学活动设计
(2)打破课堂边界,激励自主学习。课程组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模块打破了课堂边界,将校外专家和企业高管引入到课堂,带学生到企业参访,去现实世界中调研;从而真正激励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通过企业微信群、SPOC讨论区、线下小组调研辅导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建立及时的学生反馈和教学支持体系。
(3)善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利用智慧课堂等方式协调知识讲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并列进行;与此同时,利用各种智慧教学工具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之外的互动;建立“中南电商云学堂”等微信公众号,将学生优秀的调研成果面向社会进行推广。
(4)完善考核体系,改进评估方式。课程组建立并优化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考核体系。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出更具实战性和挑战性的调研选题,同时引入校外企业家、学生课程项目小组互评等多元化的学习绩效评估方式,使课程的考核体系更为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
(5)围绕素质能力提升,构建全流程教学实施框架。根据课程的不同阶段,按照素质能力并重的原则,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构建起课程的全流程实施框架,如图2。这其中包括多重配套的辅助措施,目的是确保BOPPPS教学模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群体学习、参与式学习等核心思想内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混合式课程全流程BOPPPS教学模式的实施框架
3.应用效果评估
为深入了解BOPPPS教学模式在混合式课程全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每次课程教学结束后,围绕BOPPPS的核心内涵及实施结果,课程组都以随机方式邀请部分学生参与一项简单的课程调查。督导组获取了一份该课程组之前对197位学生填写的在线问卷的分析结果,情况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课程组设计了“你在SPOC线上讨论区中的活跃程度如何?”和“你在线下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何?”(1=从不参与,5=经常参与)两个问题来分别调查学生在线上和线下教学单元中的学习主动性。描述性分析的结果显示,52.6%的学生“较多”或者“经常”参与线上SPOC专区的讨论;66%的学生“较多”或者“经常”参与线下课程的讨论。表明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较高;
(2)学习过程中的群体性感受。课程组用“我感觉跟课堂上的同学很亲近”“我能够在课堂上与我的同学建立联系”以及“我发现自己积极参与到课堂同学的讨论或活动中”三个题项(1=“完全不同意”,7=“完全同意”,= 0.95)来测量学生在课堂中建立的生生之间的群体性感知,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分析,同学们的得分均值为4.9,标准差为1.47。表明学生在课程中普遍建立了较好的群体关系。
(3)对课程教学的整体感受。课程组用“你对本门课程的整体评分(满分为100分)”“你向同学或师弟师妹推荐本门课程的可能性有多大?(1=完全不推荐,10=超级推荐)”来测量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评价。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同学们给的课程整体评分均值为93.3分,推荐可能性的均值为8.52分。具体观察数据分布,有30%的同学选择10分(超级推荐),另外24%的同学给了9分(非常推荐),表明学生整体上对本课程的评价很好。
同时,课题组还在“中南电商云学堂”微信号中开设栏目,邀请学生自主表达他们对课程的收获心得,学生踊跃“发帖”:“创新性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调研相融合,让更深入认识、学习电子商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老师们提问式、开放式、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让人受益匪浅!线上课程短而精,线下课程深而透,相辅相成,三位老师都非常负责,大赞!”
这些都显示出BOPPPS教学模式所要求的自主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和线上线下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支撑确实得到了有效地体现。
三、几点建议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电子商务”的教学实践表明,BOPPPS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成效,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为了在课程教学中持续应用BOPPPS模式并提高教学效果,管理督导组建议课题组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持续性的探索:
1.加强师生能力培养
BOPPPS模式和混合式课程都强调教师和学生角色在教学过程中的转变,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支持学生主动性学习。这种转变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更多技能,投入更多精力,并建立广泛的社会资源网络。可能需要打破单一教师负责制,建立跨校、跨企业的教学团队,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学生也需认真对待课程,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2.系统优化教学设计
要将BOPPPS模式应用于更多的课程,教师必须系统性地优化课程全流程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单元,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目标导向、标准设定、措施激励、行动聚合等综合手段,以充分展现BOPPPS模式的核心内涵——激发学生构筑群体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3.加快“自适应学习”环境建设
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和智慧教学工具,创建适合混合式教学和“自适应学习”的环境,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与线下传统课堂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结合,确保学生有效实现自适应学习。为此,应利用AIGC技术开发与建立符合BOPPPS“六环节”要求的资源库,特别是针对“参与式学习”环节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收集现实世界发生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选自现实的任务情境设计,有效实现学生自适应学习情境建设的要求,以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
4.借助AI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今,面对学生交上来的论文,不少教师难免产生这样的疑惑:“有人工智能检测软件吗?该怎样知道这篇文章是我的学生写的,还是AI之作?我们能阻止它吗?” 显然,在AI时代,这种典型的透过“今日之镜”看问题的方式应当摒弃。AI技术不仅能为师生提供丰富且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和手段,而且能为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AI将会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目前,越来越多教师在借助AIGC软件和工具提高自己教学绩效的同时,开始关注学生使用AI完成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他们在重新思考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以负责任、合乎伦理的方式适应未来的AI世界。
以AI为驱动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采用BOPPPS模式的课程应该先行先试,借助于AI技术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与教学手段的有效组合。例如,借助于生成式AI,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导入”阶段,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创建差异化的学习材料,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帮助;在“互动式学习”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一对一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形式;在“前测”及“后测”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将教师拟定的评分规则提交给AI助手,让它根据评分规则给自己的作业、测试答案打分,通过AI为学生提供反馈,教师则可以利用AI洞察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新问题,或用AI将学生的作品重新组合,实现集思广益。
随着AI技术的迭代,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预言的是,它的影响会是全方位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学生采用使用AI工具撰写的方式,查重工具可能无法检测出那些由ChatGPT等AIGC工具创作的内容。因为这些AI工具每次都在做原创工作,它们创作的内容并不是从其他来源复制的人类创造的成果,它们是自动创作内容。所以这些文字不太可能被查重软件标记成抄袭或剽窃。与此同时,抄袭检测工具也正在将某种形式的AI检测插件嵌入它们的系统中,这正是AI的应用带来的大量伦理问题。因此,面对语言生成AI工具的运用,传统的以论文作为学习的评估手段便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意味着传统的教学考核与评估模式将面临挑战。因此在AI时代,通过AI优化教学任重而道远。
供 稿:管理教学督导组
审核人: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