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学校,有着许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优异、堪称楷模的教师。他们严谨认真对待教学,努力提升教学技巧,精心准备授课资料,精彩展现课堂内容,有效保证教学效果。秉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督导评估改革创新,协同名课优师培育选树,助推教育教学建设一流”的理念,新一届督导们采取现场听课与线上远程听课相结合、集体听课与个人听课相结合、跟踪评课与广泛巡课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挖掘这些优秀的课堂和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督导评课”系列专题,为您讲述中南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本期介绍法学院代高洁老师:
代高洁,神户大学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在日本《神户法学杂志》《公正取引》发表论文多篇,曾先后十多次受国家版权局委派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会议并发言;教育部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外事秘书。代高洁老师还是农工民主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农工民主党武昌区工委副主委,并担任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校法学教学督导组点评:2024年10月,学校法学教学督导组深入代高洁老师的 “Competition Law”课堂,开展集体听课评课。本次课代高洁老师主要讲授了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技术优势会成为经济壁垒的原因,二是中国反垄断法、日本反垄断法、欧盟运行条约和美国谢尔曼法立法目的之间的差异。代老师课堂组织能力极强,英语语言功底扎实,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模式新颖,教学态度认真,将法律专业知识传授,与英语语言学习和国际文化交流融为一体,准确把握了该课的教学目的与宗旨,在引领中外学生加强对竞争法内容学习的同时,还提升了其国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具体而言:
一是全英文教学,培养知识产权国际人才。课堂上,代老师鼓励学生用英语互相交流并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通过全英文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竞争法专业知识,还能够提升英语听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为将来国际化的学习与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是中外共融,增添跨文化交际之情景。该课为中外学生同堂学习的国际课堂,设置了中外学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合作展示等环节。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分享了他们国家反垄断法中阐释立法目的的条款,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国际法律视野,还有效提升了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是案例教学,立足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在解释技术优势会成为经济壁垒的原因时,代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华为的最新技术突破,并鼓励外国学生讲述他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发展历程,既让学生有宏观的理论把握与微观的知识点掌握,又用具体鲜活的案例加深了学生对此的理解。在代老师的指引下,中外学生们皆积极参与发言和讨论,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这不仅有助于加快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有利于增进其学习热情。
四是点评分析,夯实专业知识教学效果。代老师注重教学反馈环节,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多元互动期间,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分析,确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保证了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审核人: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