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评课(36)】张琦:问题驱动 学生中心,互动式英语课堂

时间:2024-12-19浏览:10

在我们学校,有着许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优异、堪称楷模的教师。他们严谨认真对待教学,努力提升教学技巧,精心准备授课资料,精彩展现课堂内容,有效保证教学效果。秉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督导评估改革创新,协同名课优师培育选树,助推教育教学建设一流”的理念,新一届督导们采取现场听课与线上远程听课相结合、集体听课与个人听课相结合、跟踪评课与广泛巡课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挖掘这些优秀的课堂和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督导评课”系列专题,为您讲述中南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本期介绍外国语学院张琦老师:

张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专任教师;2023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表彰;2023年课程《英语口译》获评湖北省高校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英语口译》参加第八届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荣获外语组一等奖第一名。



人文教学督导组点评:张琦老师的英语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高效且充满深度的英语学习环境。她通过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精心的课堂管理,成功地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课堂氛围良好 学生参与度高

在张琦老师的英语课堂上,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很高。每当张琦老师提出问题,几乎总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争相举手,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点让督导组印象十分深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积极举手的学生中,不乏英语基础并不突出的同学,但是他们仍然乐意举手,不怕犯错,勇敢表达本次督导听课的课堂为“大学英语(1)”的阅读材料内容——爱因斯坦是外星人吗?在导入环节,张琦老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互动,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阅读材料要把爱因斯坦说成是“外星人”,通过讨论得出的结果是爱因斯坦在这个时代中脱颖而出是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的。张琦老师善于发问和设问,针对文中的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提出相应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教学方法适当 学生能力提升

张琦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本次听课的内容为本篇阅读材料的第二讲,主要以讲解语言知识点为主。张琦老师用“听----练”的方式细致讲解每一段的语言知识点,首先听原版音频的标准发音,邀请同学举手朗读,针对段落的知识点提出问题来讨论,老师讲解重要的内容,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每段都采用这种方式了,让学生沉浸在英语学习的环境中,全方位提升英语技能。

在课堂上,她经常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张琦老师会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观点,与他们及时分享自己的看法。比如文中讲到爱因斯坦的成功是“It’s a question of authority”,在讨论环节,大家各抒己见,表明这里的question并不是“问题”的意思,而是“质疑”,即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总是质疑权威。这些问题都在“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产出为导向的方法,张琦老师通过问题的设计和练习的选择,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教学艺术巧妙 润物无声引导

张琦老师的教学艺术不仅体现在她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和对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上,更体现在她对每个学生的细致关怀和耐心引导上。由于学生都按照学期初设定的座位按序落座,张老师可以轻松喊出每位学生的名字,与学生之间有很强的情感链接。这样的现象充分证明了张琦老师在课堂管理上的独到之处,她成功地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她善于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提升语言技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课文的深层含义,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审核人: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