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学校,有着许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优异、堪称楷模的教师。他们严谨认真对待教学,努力提升教学技巧,精心准备授课资料,精彩展现课堂内容,有效保证教学效果。秉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督导评估改革创新,协同名课优师培育选树,助推教育教学建设一流”的理念,新一届督导们采取现场听课与线上远程听课相结合、集体听课与个人听课相结合、跟踪评课与广泛巡课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挖掘这些优秀的课堂和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督导评课”系列专题,为您讲述中南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本期介绍工商管理学院段珅老师:
段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营销管理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广电商营销、平台运营与企业社会责任以及消费者在线行为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科专项指导项目以及博士后面上项目,并荣获国家资助博士后计划。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大项目以及北京市哲学社科重点项目,已在《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Psychology & Marketing》《心理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央视《品牌强国工程》计划、合肥供水集团企业文化重塑、天津汉沽盐场管理架构以及淄博市国税企业文化构建等多个企业管理咨询项目。
段珅老师执教的《大数据营销与实操》课程,管理教学督导组先后听了两次,分别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课堂。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但段珅老师秉持“激发学生潜能,提升综合能力”的理念,围绕课程内容的优化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该课程使用的《大数据营销》(华迎、马双主编,人大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是新文科系列教材中一部质量较高的教科书,内容涵盖“大数据营销的理论基础”“营销大数据采集及预处理”“营销大数据分析”“营销数据可视化分析”以及大数据在用户洞察、4P策略、内容营销、营销效果分析等营销运营方面的应用等方面,不仅内容全面,而且案例也比较丰富。然而,作为年轻教师,段珅老师并没有完全依据教材的体系照本宣科,而是以“增强学生利用大数据提高营销管理的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兴趣和学习风格,按照课程的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点突出了利用大数据实现客户识别、个性化与精准化营销、客户体验的营销实现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段老师讲授条理清晰,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虽然从教刚满1年,但已具备较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
督导点评:段珅老师在教学中灵活、创新地使用教材,即始终与教材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教学状态,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它具有以下作用:
(1)实现教学的个性化。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教材体系和内容授课,可能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应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序安排教学诸要素,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因此,与教材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可以设计更具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培养批判性思维。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重复教材内容,学生可能只能被动接受,而不去主动思考。通过与教材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批判性分析,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4)应对教材的局限性。任何教材都有其局限性,可能难以涵盖所有的相关知识点或者最新的发展成就及研究成果。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全面性。
总之,应当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段珅老师此举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态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科学化实验方案设计,显著增强学生实践技能
在与段珅老师的交流中,他谈到,在大数据时代,各种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是营销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国外“大数据营销”相关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大量篇幅介绍和探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及数据处理方法。他借鉴了这种思路,根据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理论,设计了与之配套的课程实验教学方案。在工商管理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督导组观摩了段老师的一次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1)教学目标与内容。此次实验的目的是“影响因素发现与预测数据分析”;实验任务是:酸奶饮料新产品口味测试研究,要求对10组酸奶样品的口味评分(数据)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新品【数据来源:https://www.kaggle.com/datasets(若数据来源不是该网址,需要标记数据来源网址以及选择数据原因)】;实验步骤:在对案例数据进行详细统计描述之后,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得出口味测试均数的比较结果,从中选择最优样品组,并利用该模型对城市间的差异、城市与品牌间的交互作用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实验工具与方法:IBM SPSS Statistics,交叉表、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
(2)实验过程。数据处理:拆分文件; 描述统计:交叉表;比较均值:均值;统计图生成:误差线条图;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不同品牌的评分差异分析;品牌作用的总体检验;两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分析;随机因素分析等。整个实验过程中,主要是学生实操,教师利用电子教室系统或面对面进行指导。期间,根据学生提出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教师就下列问题进行了几次集体指导:①在10种样品中更受消费者欢迎的是哪几种?②消费者的口味倾向在4个城市之间有无差异。预期目标:两种试制品的口味评分应不低于另外8种已面市的产品。如果能够从中筛选出最优的一种则最为理想。
(3)结果分析与实验报告。数据分析过程与结果包括:基本的变量描述性统计、变量相关分析说明、分析问题所用的统计方法以及分析结果呈现,研究结论与实践意义说明。
实验报告要求:研究问题的可行性与新颖性;数据集描述的清晰性与严谨性;数据分析过程与结果回报;研究结论与实践意义说明。
督导点评:本次实验教学目标清晰,与课程教学大纲和理论教学成果相匹配;实验内容与大数据营销的核心理论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教学方案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的设计原则,实验任务及步骤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对实验数据的来源、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以及分析结果的呈现等都制定了预案,并对实验项目的考核方案──实验报告的要求及评分标准做了详尽说明,为实验教学的实施和取得应有的成效提供了保障。实验效果评估方法合理,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此次实验教学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如教师的集体辅导时间偏长,学生自主操作时间略显不足。建议:将实验方案由PPT形式改为实验指导书的形式(电子版),课前发给学生预习,提高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时效。
供稿:管理教学督导组
审核人:袁中华